双十一电商购物节:靠技术 抢流量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节即将到来,在这场年终大促购物狂欢中,我们可以通过零售巨头们的玩法感受它们对未来零售的思路。从阿里提出新零售,到京东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以及苏宁的智慧零售,今年的双11在新科技的带动之下,诞生了新物种——如无人零售;也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玩法。
另一方面,随着上半年“二选一”话题的不断升温,我们也看到电商巨头们的竞争持续升温并进入白炽化阶段,也从以往的单体抗争形成阿里系和京东系之争,或许就在这个“双11”达到爆发点。
“刷脸进店,无人看守,即拿即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在京东总部实地体验了将于“双11”期间开业的京东X无人超市和京东无人便利店,顺利完成了两次顺畅的购物体验。京东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整个大业态中,无人只是表象,骨子里是背后的数据,智能和运营模式。如果只做表象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对京东而言,无人便利的模式从一开始就要落地,助现有门店完成智能化升级。
据艾媒咨询预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交易规模将达389.4亿元,至2022年将达1.8万亿元。以无人便利架、无人零售店为代表的全新零售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新零售的原有认知。随着阿里的淘咖啡、计划中的无人加油站+便利店;京东的“无界零售”以及苏宁云商的无人便利店、嗨购市集以及智慧酒店等新物种的推进落地,无人零售业态将掀起新一轮的较量。
在进店通道“刷脸”,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用户信息和支付信息,进入无人超市后记者从货架上拿了一袋面包,并从结算通道直接走出了店外。没有收银台、收银员,但结算在无形中已经完成,这就是记者在京东X无人超市的购物体验。
据了解,京东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并吸引了不少京东总部员工的光顾。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次绑定信息后,下次直接进店即拿即走就行了。京东的线下无人店产品设计迥异于阿里的淘咖啡,如果非要给他对标的话,京东的无人超市形态更像Amazon Go。
京东的首个无人便利店从外观上看和其他无人便利店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大小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面向普通大众的休闲食品、饮料等,共有120个SKU。通过登陆京东ME app,设置完成刷脸登陆,脸部认证成功后,在刷脸开门时即自动关联京东账户。
记者从嵌有摄像头的智能货架上拿起一袋零食,将其放到智能结算台上,此时屏幕上显示出商品信息和价格,点击“支付”后出门。“你也可以通过刷脸识别完成支付,屏幕会显示你需要支付的商品,点击确认,几秒后门开了就可以出门。”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另一种无人结算方式。
记者获悉,无人便利店里所有的商品都放在智能货架上,货架内置智能传感器,可感知商品的变化,同时货架上的智能摄像头用来确认顾客所拿的商品和数量。当用户在货架前拿走商品后,触发人脸识别摄像头拍照,后台同步记录用户id和商品id,实现人货绑定。
在物联网和智能化加速渗透的情况下,零售业正在加速变革。互联网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较小,未来物联网和智能化对行业的改变会更深刻。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苏宁等零售巨头已加快布局物联网和智能化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零售在今年突然遍地开花并非偶然,其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力。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大势所趋,实现消费闭环和数据沉淀,主打高频、低价快消品的超市是块价值洼地,成为零售创新的试验田;二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和高额的房租,使超市盈利成为难题,尤其是地处商业区的超市,盈利更是难上加难;三是不断迭代的物联网、人脸识别、移动支付技术,为无人超市提供了技术保障。
“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一说,也就是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显然,线上增长乏力,线下需要线上数据的改造,两者合作的突破口就在于零售的变革。
年时间过去了,在今年云栖大会新零售专场上,阿里巴巴对新零售做了复盘和展望。在阿里看来,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零售业态,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之下,各种新生商业体验层出不穷,线上线下全方位渗透。2017年7月阿里巴巴率先将无人咖啡店应用落地。8月底,苏宁在南京总部开出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该店营业面积为40㎡,主营商品为体育服饰及周边用品,采用“刷脸支付”并与苏宁金融app进行绑定。由此,业内将2017年称为“无人零售元年”。
“以人为中心,以场景为界,本质是融合。”互联网独立分析人士柳华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京东做无人便利店和商店的逻辑是线下线上的融合,是零售变革的前奏,更是用户体系、支付体系和场景化等全部环节的打通。未来,供应链管理、订单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分润体系全部要进行重塑。
“无人是体现,数据、智能技术和运营能力是方式,无界零售是目标。”京东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把自身的技术、资源和能力等优势开放赋能给合作伙伴,对京东而言的核心则是从零售企业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转型。
因此,在业内看来,尽管国内巨头推出的无人零售与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的Amazon Go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他们的核心目的都是提供智能化改造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归根到底都是通过数据的获取,为电商平台寻找流量增量的突破口,对线下零售业态的赋能和升级改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线上线下的联手促销目的并不局限于销量,更多在于收集消费数据,从而让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品牌商家对产品进行细化定位,寻找市场需求点进行精准营销,把握核心目标用户。
另一方面,随着上半年“二选一”话题的不断升温,我们也看到电商巨头们的竞争持续升温并进入白炽化阶段,也从以往的单体抗争形成阿里系和京东系之争,或许就在这个“双11”达到爆发点。
“刷脸进店,无人看守,即拿即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在京东总部实地体验了将于“双11”期间开业的京东X无人超市和京东无人便利店,顺利完成了两次顺畅的购物体验。京东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整个大业态中,无人只是表象,骨子里是背后的数据,智能和运营模式。如果只做表象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对京东而言,无人便利的模式从一开始就要落地,助现有门店完成智能化升级。
据艾媒咨询预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交易规模将达389.4亿元,至2022年将达1.8万亿元。以无人便利架、无人零售店为代表的全新零售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新零售的原有认知。随着阿里的淘咖啡、计划中的无人加油站+便利店;京东的“无界零售”以及苏宁云商的无人便利店、嗨购市集以及智慧酒店等新物种的推进落地,无人零售业态将掀起新一轮的较量。
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力
在进店通道“刷脸”,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用户信息和支付信息,进入无人超市后记者从货架上拿了一袋面包,并从结算通道直接走出了店外。没有收银台、收银员,但结算在无形中已经完成,这就是记者在京东X无人超市的购物体验。
据了解,京东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并吸引了不少京东总部员工的光顾。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次绑定信息后,下次直接进店即拿即走就行了。京东的线下无人店产品设计迥异于阿里的淘咖啡,如果非要给他对标的话,京东的无人超市形态更像Amazon Go。
京东的首个无人便利店从外观上看和其他无人便利店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大小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面向普通大众的休闲食品、饮料等,共有120个SKU。通过登陆京东ME app,设置完成刷脸登陆,脸部认证成功后,在刷脸开门时即自动关联京东账户。
记者从嵌有摄像头的智能货架上拿起一袋零食,将其放到智能结算台上,此时屏幕上显示出商品信息和价格,点击“支付”后出门。“你也可以通过刷脸识别完成支付,屏幕会显示你需要支付的商品,点击确认,几秒后门开了就可以出门。”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另一种无人结算方式。
记者获悉,无人便利店里所有的商品都放在智能货架上,货架内置智能传感器,可感知商品的变化,同时货架上的智能摄像头用来确认顾客所拿的商品和数量。当用户在货架前拿走商品后,触发人脸识别摄像头拍照,后台同步记录用户id和商品id,实现人货绑定。
在物联网和智能化加速渗透的情况下,零售业正在加速变革。互联网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较小,未来物联网和智能化对行业的改变会更深刻。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苏宁等零售巨头已加快布局物联网和智能化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零售在今年突然遍地开花并非偶然,其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力。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大势所趋,实现消费闭环和数据沉淀,主打高频、低价快消品的超市是块价值洼地,成为零售创新的试验田;二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和高额的房租,使超市盈利成为难题,尤其是地处商业区的超市,盈利更是难上加难;三是不断迭代的物联网、人脸识别、移动支付技术,为无人超市提供了技术保障。
“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一说,也就是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显然,线上增长乏力,线下需要线上数据的改造,两者合作的突破口就在于零售的变革。
电商巨头成主要推手
年时间过去了,在今年云栖大会新零售专场上,阿里巴巴对新零售做了复盘和展望。在阿里看来,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零售业态,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之下,各种新生商业体验层出不穷,线上线下全方位渗透。2017年7月阿里巴巴率先将无人咖啡店应用落地。8月底,苏宁在南京总部开出首家无人店“苏宁体育Biu”。该店营业面积为40㎡,主营商品为体育服饰及周边用品,采用“刷脸支付”并与苏宁金融app进行绑定。由此,业内将2017年称为“无人零售元年”。
“以人为中心,以场景为界,本质是融合。”互联网独立分析人士柳华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京东做无人便利店和商店的逻辑是线下线上的融合,是零售变革的前奏,更是用户体系、支付体系和场景化等全部环节的打通。未来,供应链管理、订单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分润体系全部要进行重塑。
“无人是体现,数据、智能技术和运营能力是方式,无界零售是目标。”京东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把自身的技术、资源和能力等优势开放赋能给合作伙伴,对京东而言的核心则是从零售企业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转型。
因此,在业内看来,尽管国内巨头推出的无人零售与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的Amazon Go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他们的核心目的都是提供智能化改造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归根到底都是通过数据的获取,为电商平台寻找流量增量的突破口,对线下零售业态的赋能和升级改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线上线下的联手促销目的并不局限于销量,更多在于收集消费数据,从而让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品牌商家对产品进行细化定位,寻找市场需求点进行精准营销,把握核心目标用户。
- 上一条 上一篇:十九大@所有人,一起走进新时代
- 下一条 下一篇:息息相关 十九大将这样改变你的生活